Koop 10 boeken voor 10 € hier!
Bookbot

Klaus Hübotter

    胡伯特两行诗三百首
    600 Versuche, mit zwei Zeilen die Wahrheit zu ereilen. 1950–2006
    • Klaus Hübotter, Bremer Jurist und Baukaufmann, veröffentlicht seit 60 Jahren Gedichte. Er hat 600 Zweizeiler ausgewählt und ins Lettische übersetzen lassen. Seit 1990 engagiert er sich in Lettland für die Sanierung historischer Gebäude. Ein Beispiel seiner Poesie thematisiert Freundschaft und gemeinsames Handeln.

      600 Versuche, mit zwei Zeilen die Wahrheit zu ereilen. 1950–2006
    • 胡伯特两行诗三百首

      • 320bladzijden
      • 12 uur lezen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洪烛暨《仓央嘉措心史》畅销10万册后又一部力作,是国内第一本以诗性的方式写作仓央嘉措的作品。这是部关于爱的书,是洪烛从青藏高原采风带回来的哈达,献给爱着诗或爱着爱的人们。本书以作者与仓央嘉措的双重视角, 用当代读者便于接受的语言方式进行演绎,深入挖掘“情圣”内心深处的点点滴滴,把“情歌”绵延不已的空谷回音继续回收。作者诗情漫漶激荡,优美优雅,大气磅礴,无论题材的选取还是诗意的传达,都堪称一次文学创作的奇迹写出了《仓央嘉措情歌》的内容和仓央嘉措尚未说出、尚未写完、尚未披露的东西。洪烛“想象着自己就是仓央嘉措,正在苦等姗姗来迟的姑娘。”《热爱,是的》收选了陈超先生创作的诗歌精品。对生存和生命的深入吟述,是陈超诗歌一以贯之的姿势。在他看来,一个成熟的诗人应具备“双重想像力”,即美文想象力和历史想象力。他的诗没有人格面具,读之,我们既面对着一个阅历丰富、令人信赖的有趣的诗人,又会有一种“照镜子”般的感受,在他的诗中我们发现了自己--似乎我们与诗人合作将诗“再写一遍”,直到它深深捺入不同的个人的心中。这种平等的磋商和嬉戏,乃至嘘寒问暖般的感受,是陈超诗歌最令人心动的地方。"北宋(960—1126)由于印刷的大规模使用及随后书籍生产的繁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时期之一。诗人黄庭坚(1045—1105)活跃于这一转型的鼎盛时期,其诗歌和诗学既受这一转型的影响,也影响并奠定着这一转型的方向。本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思想和物质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黄庭坚以技法为中心、以阅读为根基的新诗学,体现的既是十一世纪总体思想文化中对方法和规范性指导原则的向往;对隐藏在外表下的深层结构和意义的追寻,也是对当时新生的印刷文化的一种反应。其诗学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是试图找到一种新的阅读和写作方法,既对这一急剧变化了的物质文化现实进行有效地因应,又能使其所继承的文学传统得到延续和发扬。《白沙子古诗教解》(又名《白沙先生诗教解》、《白沙诗教》等)是明代著名理学家湛若水(1466-1560)注释其师陈献章(1428-1500,号白沙子)部分古体诗的著作,在中国传统图书分类中通常被置于集部的别集类。湛若水的老师陈白沙,也是一名卓有成就的思想家,同时又以深通诗艺闻名于世。陈白沙一生至少写过两千多篇诗作,其中楚辞、古体、近体、绝句、律诗等各种体裁,应有尽有。湛若水却认定其诗之最精者乃是古体(相对于隋唐才出现的追求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近体诗”而言的古代诗歌),并从正德十六年(1521)前后开始编纂《白沙子古诗教解》一书,着重向世人阐释其师蕴含在古体诗之中的圣贤之道。《你是人间四月天》收录了林徽因几乎所有的诗歌、散文、小说。包括诗歌《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激昂》,散文《悼志摩》《一片阳光》,小说《九十九度中》《模影零篇》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内容含量大且丰富,一本书即可了解全部的林徽因。《无忧集》是本系列的第三部,收录雪莱生命中最后两年1821-1822年创作的49首抒情诗。雪莱以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美妙的比喻、深刻的哲理创造了抒情诗歌的伊甸园。第三部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半是诗人思想和艺术最成熟的阶段,其最重要的成果《生命的凯旋》《哀歌》《时间》《政治的伟大》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无题诗《致》:这是灯蛾发展星光的向往,/黑夜对黎明的渴望;/我们的星球充满了忧愁,/这是对无忧的追求。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对爱赞颂的名句。另外,考虑读者的需求,在附录中为热爱雪莱诗歌、研究雪莱其人增加了十九世纪伟大文学史家和评论家勃兰兑斯的《雪莱评传》,对雪莱其人其诗有精辟独到的评论。选录了普希金的一百多篇诗歌,主要包括《皇村回忆》、《理智和爱情》、《真理》、《自由颂》、《一切是幻影》、《陆地与大海》、《第十诫》、《焚烧的情书》等。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该书是辑录作者的经典诗歌进行精心编选而成。海子的诗歌作品具有城市与乡村、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特质,其情感的纯净和丰富的想象令人惊叹;其作品的内容丰富,题材独特。顾城一生以诗为生命,以生命为诗。诗风自然纯净,在中国当代诗坛独树一帜。他的诗不仅为中国诗歌指明诗之本质,更重要的在于让人体味到生命纯净的气息,读之忘我。本书收录了顾城的代表诗作百余首,篇篇经典,让读者不由在诗中体悟到自己的人生。收录了中国当代诗人北岛的诗歌百余篇,包括《日子》《港口的梦》等。他的文字凝练而细腻,富于想象而讲究韵律,无论是温婉抑或豪情,精致抑或粗犷,含蓄抑或奔放,总在不知不觉中触动我们内心深处那最薄弱的一环。本书是朦胧诗这一八十年代影响极大的诗派的代表作诗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芒克、多多等为代表的一批“新”诗人,率先冲破旷日持久的文化“冻土”,将诗歌直面时代,指向内心。《朦胧诗经典》遴选这一诗派诗人的佳作,包括食指、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梁小斌、小妮等知名朦胧诗人的代表诗歌作品,显示朦胧诗派的整体风貌。南社是近代最大的文人结社,本书将南社的研究进行了时间维度的拓展,不再局限于14年社团史的梳理,而是将南社的诗人群体置于“前南社时代”、“南社时代”、“后南社时代”的时空维度下去关注文人的聚散与文学的变迁,更完整地描述了以南社为代表的革命文学的演进历程。本文尝试还原文学现场,对南社的诗歌创作给出一个符合历史实际的解释,淡化南社的“政治”定位,强调南社在历史转型期的文化意义;避免定型化的介绍,而以大历史的视野去解读南社的文化事件;不以介绍代表诗人诗作为主,而将南社诗人作为一个群体来关注,发掘群体的创作旨向;南社诗群是近代诗歌史上一股重要的力量,本文也试图通过对南社诗歌的阐释来解读古典诗歌的近代走向。本书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穆旦的诗集代表作,收入《野兽》《赞美》《诗八首》等展示诗人诗歌创作风格的精彩诗篇,其诗集既借鉴了西方现代派风格,又融入中国本土色彩,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极具现代风格的篇章。《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是一套系列丛书,本书是第五册。本册分为“风景与景色”“故乡与记忆”“梦想与人生”“致敬与献诗”四个部分,选入穆旦、林徽因、徐志摩、戴望舒、海子、骆一禾、于坚、陈先发、王家新、韩东、张枣等众多名家的优秀诗歌作品。诗歌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提起唐诗、宋词,相信每个人都能背出几句,并说出头头是道的见解。本书则撷取了现当代的优秀诗歌作品分享给读者。并且编者别出心裁,将这些优秀的诗歌作品展示分析的同时,更着重启发读者进行全新的思考,而不拘泥于过往的解读。编者在每首诗歌甚至每节诗歌后,都进行了精炼且富有哲思的点评。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是一位经历不凡且思想自由的诗人,编者不仅在带着大家“读诗”,也在引导着读者们去了解那些精炼的诗句背后或宏大或个性的历史与人生。诗歌中沉淀的是漫长的岁月、珍贵的情感、坚定的梦想……包罗万象,却真实亲近。希...(展开全部)《诗的哲学默想录》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敦1735年的博士论文。同年以拉丁文在德国哈勒初版。书中提出了建立美学的构想,并且明确地运用了“美学”(Aesthetica)这一术语。书中提出,美学的对象是感性事实。“只有混乱的(即感性的)但是明晰的观念才是诗的观念”;一个观念或意象所含的内容愈丰富、愈具体,它也就愈明晰,愈完善,愈美;确定性(具体性)越强,就越是诗;个别事物,极端具体的事物是最高的诗的事物。艺术的真实即是“个别的真实”。主张不应把美学和只提供先行假定的心理学相混,美学是给感性认识提供规则的学科。作者因此书而获“美学之父”称号。《玫瑰集》收录雪莱8至21岁之间(1800—1813年)创作的诗歌46首及长诗三首。著名的《猫》《爱尔兰人之歌》《箴争》《魔鬼出行》等,从伊顿公学到牛津大学,年少雪莱反抗的个性以及青春时期深受英国自由思想家休谟、葛德文等人深刻影响后,创作出的富于哲理,抨击宗教伪善、揭露封建阶级与劳动阶级中存在的不平等的作品的至极展现。《西风集》是本系列的第二部,收录雪莱1814-1820年创作的92首抒情诗。这些诗歌寓意深刻,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战斗性强,是他一生中量最大也最具激情的诗篇。而《西风颂》《致云雀》是雪莱这一时期重要的两部极其不朽的享誉世界的名作。《我看见了爱神》是古希腊诗人萨福的诗歌集。萨福作为古希腊杰出的女诗人,曾被柏拉图评价为第十位智慧女神,在西方文化史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国内,对其诗歌的引进和翻译却并无全面的专著。作者作为研究文学的学者,特意将萨福的诗歌收集起来,翻译了这本较为完善的萨福诗集,是对古希腊文学研究的一大贡献。萨福的诗歌大多短小精悍,也有一些长篇幅的作品,形式既有抒情诗,也有希腊传统上的叙事诗。无论哪种体裁,都带有古早诗人特有的质朴、清新,闪动着闲人的智慧。在当下流行快速阅读的社会,能够翻译、出版、阅读古典诗歌,接触古典文学,呼吸古典文化的精髓,实属不易,是应该提倡的阅读方式。A new edition of the later selected work of a Nobel Prize-winning poetOften considered to be "the greatest poet of our age" (The Guardian), Seamus Heaney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1995 "for works of lyrical beauty and ethical depth, which exalt everyday miracles and the living past." He saw poetry as a vocation and credited it with "the power to persuade the...(展开全部)"Between my fingers and my thumbThe squat pen rests.I'll dig with it."Selected Poems 1966–1987 assembles the groundbreaking work of the first half of Seamus Heaney's extraordinary career. This edition, arranged by the author himself, includes the seminal early poetry that struck readers with the force of revelation and heralded the arrival of an heir to Gerard Manley Hopkins...(展开全部)《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的生成》的论述中心是先锋诗歌的"个人化历史想象力"如何生成以及进一步自觉深化的可能性。个人化"历史想象力",是指诗人从个体主体性出发,以独立的精神姿态和个人话语修辞方式,去处理生存、历史、文化、语言和个体生命中的问题,使诗歌得以在文学话语与历史话语,个人化的形式探险与宏阔的人文关怀之间,建立起一种更富于异质包容力的、彼此激活的能动关系。著者以"个人化历史想象力"作为一种写作向度和阐释策略,对先锋诗的现状、历史发展脉络、某些诗人的创造特性,做了深入的探寻和理解,为当代诗的写作和读者的知觉,提供出某种理论力量。此书为陈超老师的遗作。唐人编选的诗歌总集,可知者有130多种,而今存世者不过十几种。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印了《唐人选唐诗十种》,对唐诗研究起了积极推动作用。1993年,傅璇琮、陈尚君、徐俊三位学者在过去30多年中国唐诗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编选整理了一部《唐人选唐诗新编》,共13种,补辑新材料、改换好版本,体现了当时唐诗研究的水准,受到学术界认可。又将近20年过去,此次拟推出新版增订本,仍请原先三位编者在之前基础上加以增补、覆校,来为研究者提供更完整、更高质量的唐人选唐诗文本。蟬的生命,短短十幾天。所以它們肆意大嚷,窮盡自己的有生歲月。我們的生命,若一年如一日,也就只有短短的八九十天。如此以來,我們要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呢?是要於時代中琳琅滿目的暴力的浸淫中苟且,還是要為你身上他人無法奪走的東西而守護?如此以來,我們要用多長時間學會愛,實踐愛,忘記愛?如此以來,我們是否還要任社會對我們的生命大刀闊斧?如此以來,我們是否還要成為一個自己都不認得的自己?那些於生命中張牙舞爪,卻無處訴說的話語,生根發芽,長成文字,滋養於經歷,綻放於感知。希望能夠在歲月的長河中,於人生的不同階段留下一點點漣漪。2001年,洪子诚教授在北大开设“近年诗歌选读”讨论课,分析讨论张枣、王家新、臧棣、欧阳江河、翟永明、吕德安、孙文波、萧开愚、西川、韩东、柏桦、张曙光、于坚、陈东东等的诗,本书根据课程录音整理。对于把握中国90年代诗歌重要诗人的创作,了解这个时期诗歌艺术探索趋向,以及思考诗歌解读的理念、方法,本书具有积极的意义。本书2002年初版,这次再版,做了一些压缩、修订。《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是一套系列丛书,本书是第四册。本册分为“时间与季节”“亲爱的动物们”“花树与果实”“火车与旅行”四个部分,选入穆旦、林徽因、徐志摩、闻一多、戴望舒、海子、顾城、郑敏、孙毓棠、张枣、于坚、柏桦、食指、宋琳等众多名家的优秀诗歌作品。诗歌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提起唐诗、宋词,相信每个人都能背出几句,并说出头头是道的见解。本书则撷取了现当代的优秀诗歌作品分享给读者。并且编者别出心裁,将这些优秀的诗歌作品展示分析的同时,更着重启发读者进行全新的思考,而不拘泥于过往的解读。编者在每首诗歌甚至每节诗歌后,都进行了精练且富有哲思的点评。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是一位经历不凡且思想自由的诗人,编者不仅在带着大家“读诗”,也在引导着读者们去了解那些精练的诗句背后或宏大或个性的历史与人生。诗歌中沉淀的是漫长的岁月、珍贵的情感、坚定的梦想……包罗万...(展开全部)本书研究对象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西方现代诗人威斯坦·休·奥登,研究奥登诗歌所诠释的多元思想及其艺术手法。共五章,第一章探讨奥登的多元化思想,涉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存在主义等思潮对他的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二章分析早期奥登诗歌所反映的分裂社会中的人性孤独。奥登早期诗歌表现了现代社会的分裂、爱的缺失、病态心理和仇恨情节,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的重要性。第三章探讨奥登三十年代诗歌反映的动荡世界中的自我找寻。奥登如何看待革命所带来的血腥、混乱、破坏和痛苦,人的异化转为弗洛伊德学说中的压抑、人格分裂和神经病态。第四章探讨奥登中期诗歌所反映的自我的整合,重点研究四首长诗,《新年书简》揭示克尔凯郭尔的审美、伦理和宗教三种存在的境界;《海与镜》反映了克尔凯郭尔的影响体现在奥登对艺术与生活之间,存在的审美境界和宗教境界之间的不协调;《暂时》与《焦虑时代》探讨了现代人的生...(展开全部)萧开愚的这首长诗,以一种类似地质勘探、田野考察的方式,用错落的、锋利的长短句,劈开地上地下的重重痂壳,分别从地质土壤、文化传统、农村状况、司法监狱、地方财政、环保产业、精神处境等诸多方面,如泼墨般自由书写,总括“内地”的历史现实,辨析当代中国人的知识与心灵。在语言上,诗人创造了一种文白夹杂、骈散交替的特殊语体,它的伸缩性、扩展力极强,能波澜运势,将描写、考辨、讽刺、质询、想象,贯通于盘旋的语言气脉之中。……一系列谐音与反义的流畅滑动,当然符合自由衍变的游戏诗学,但传达给读者的绝非如此轻薄的快感。在自然与历史的宏大现场与慢悠悠的个体剪影的交叠中,地方传统的溃败、全球化的覆盖、荒凉的农业现实以及集体性的神经官能症,如此密集地放送、传递,让人不得不佩服其中灵活的诗艺。(姜涛)收录了中国当代诗人北岛的诗歌、散文、随笔作品,包括《日子》《港口的梦》《地铁车站》《在黎明的铜镜中》《画——给田田五岁生日》等。他的文字凝练而细腻,富于想象而讲究韵律,无论是温婉抑或豪情,精致抑或粗犷,含蓄抑或奔放,总在不知不觉中触动我们内心深处那最薄弱的一环。民国时期至今最璀璨的诗人,你不容错过的文学经典1、 最浓的诗意,最美的爱情,最好的诗歌,尽在《折一枝海棠》。2、 选取诗歌150多首,收录量大,便于携带,便于诵读。3、他的诗歌永远不过时,且具有音乐美和永恒的文学魅力。本书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诗文精选集,选取了他在各个时期创作的诗歌一百五十余首(包括几篇散文化的精品),其中大部分以爱情为主题,全方位地展示了诗人天马行空般的创作才华和诗歌风格,是阅读和理解徐志摩诗歌的不二之选。

      胡伯特两行诗三百首